竹里 | In Bamboo

项目名称:竹里IN BAMBOO

地点: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

建设单位: 四川省崇州市崇中展业投资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上海创盟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数字建造技术:上海一造建筑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木结构施工: 江苏省苏州昆仑绿建木结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1800㎡

设计时间:2016年8 月-2017年1月

建造时间:2016年12月-2017年4月
主创建筑师:袁烽


设计团队:建筑:韩力 孔祥平 阳斌 朱天睿

室内:温钦皓 陈晓明 唐静燕

结构:王锦,李磊,梁宸,周强

机电:刘勇 俞瑛 黎喜
数字建造:张雯,张立名,和四忠
摄影:林边,韩力,袁烽

成都竹里道明竹编源远流长。编织竹器一直是的当地的传统手艺,整个建筑也受启发于陆游的《太平时》。青瓦屋顶的“无限(∞)形”成为了建筑对时间、空间、环境的回应,是“竹里”的精神内涵与形式的外延。项目对传统建造范式的全新定义,对乡村和城市问题再思索都为思考建筑在当下的意义提供了参照。


最大限度的保留一草一木,并试图在自然的空间中建立一个当代建筑与自然乡村的对话,是设计的初衷。在尽可能保留周围的林盘竹林以及参天大树的前提下,我们用两个撑满方形基地的圆形最大化地使用了原有宅基地。竹里的功能是乡村社区文化中心,整合了多重建筑功能,包括展示、展览、会议、民宿、以及餐饮、娱乐等。盘旋的屋面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两个内向的院落,为室内提供了丰富的景观层次。


其预制数字化化木构技术也使得我们可以在不牺牲质量的前提之下实现精准快速建造。 “大象无形”青瓦屋顶,实际上是由70%轻型预制的钢木构架支撑起的一个内向重叠的环形青瓦屋面。高预制化率也实现了主体建筑、室内、景观共用时52天的极短施工周期。此农村建筑产业化的工厂化预制,通过机器人等先进产业化手段装备起来的未来乡镇产业化工厂,一旦与农村的建筑产业化结合,必将产生一个更有意义的产业化升级。


在极富自然张力的环境中,对待乡村的应该具有当代的视角,当代的对于乡村、自然、文化遗产的态度。建筑与场地的关系都可以建构在一个超越材料与语言学范畴的纯粹几何找形过程及其物化的过程中。这个过程也融合了传统营造技艺与预制工业化等不同层面的问题。